找到相关内容303篇,用时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

    义,依胜义得涅槃。因为如此,实相不二,而佛陀却以二谛开宗。如实有论者的偏执真实有,实在是不够理解佛法。’[10]  由此可见,印顺导师认为二谛中道观是:缘起即是性空,因为诸法空无自性,所以是缘起法,要...传译的典籍数量也多有增益,但是他们都大量地研读了从印度传来的,庞大的佛教典籍;对于精微的佛法义理,也有全盘的掌握与深入。(二) 在思想根源方面,二人都阐述龙树菩萨的学说,对于《中论》典籍与中观思想都有...

    性广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257494.html
  •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

    佛教的根本思想与精神,又可知其流变与进一步的发展,理解佛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的方便善巧,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一个研学方向。倘若研习《阿含》的学人也能理解「《阿含》与大乘经典,虽然应用有别,而理体是一,...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   释如石   佛法所要觉悟的对象包括三界,不单指人或人间而已,   人的佛教,充其量只能作为以人为本的佛教的起点或基础。   若舍离...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3958289.html
  • 不离文字与不立文字——谈言和意

    理解佛法,即所谓“言语道断,而未始无言。心法双亡,而率相传法。有得兔忘蹄之妙,无执指为月之迷。”〔14〕据《五灯会元》卷一载:“尼无尽藏者,常读《涅pán@①经》。师(指慧能)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解释也出现了严重分歧。这样,正确训释理解佛陀言教包涵在语言文句中的深层含义就显得十分重要,即不仅要记住佛陀言教的语言文句及其一般意思,而且要掌握领会其中更深刻的含义。  钢和泰《音译梵书与中国古音》一文...

    徐时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2858338.html
  • 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出发,根据佛智慧本体(“自体”)的作用和表现(“相”)来论证法界缘起(“辨缘起”)。  第一门称为“举譬辩成于法”,即通过分析来自经典中的譬喻来理解佛法,阐述法界缘起的道理。《华严十玄门》谓:  所言举...境界是诸法的“全体交彻”,而不仅仅限于“影相摄入”。只有了解了这层意思,因陀罗网的比喻才有助于人们理解真正的佛法。[9]杜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经典中讲述的比喻再好再妙、寓意再深刻,都不能与真正的...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0258376.html
  • 庐山慧远的禅观

    想要以佛法理解佛法的基本立场。而道安禅法之基础,可谓以般若学为根基。  而精专于般若学的道安,何以会如此重视禅法?这是因为二者,在实际修行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十分重视“直观”。梶山雄一对这个问题,...思索逻辑,所以最初接受了安世高以来的小乘禅观,及有部、犊子部的承认极微实有的论点,所以对《般舟三昧经》所说的大乘禅法不能完全地理解。[3]  第二种,如安藤俊雄先生在一文中,认为慧远的禅观是有前后期的...

    李幸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2859789.html
  • 佛教《三字经》略解之佛教缘起篇

    自己在过去世修行的经过和各种事迹。七、未曾有,记载佛为引导世人树立学佛的信心而显现出的各种神通奇迹。八、譬喻,指为便于世人理解佛法,佛经中一部分用譬喻、假设的方法宣说义理的经文。九、论议,以问答的形式...显然,这是一本佛学入门书,主要内容是以韵文的形式,提挈佛法的主要精神,辨析佛学的基本义理,介绍佛教的主要宗教。因此,出版这样的一本书,对于一般的读者了解佛教文化确实可起到初学课本的作用。  按照本丛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560822.html
  • 大法鼓经论析

    爱听善知识说法的本心。因为听法可以加强他们对佛法的理解力,能够理解佛法,就会使他们对佛教有更大的信心,使他们具有观察和了解宇宙实相的真知灼见,进而巩固证悟菩提的愿心,而获得不退转的福力。   纵使,...以严谨的仪式举行种种法会,不停的招收徒弟,扩大组织。   他们所说的法理和佛陀所说的法理看似相同,但在关键之处,却有许多精微的义理,和佛陀所说的法理完全不同。能够理解上乘佛法的人,只要稍加留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3260852.html
  • 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

    生活与俗人没有太多的差别。在家信佛的,只是求平安,求死后的幸福。少数带发的女众,是“先天”、“无为”的道门,在寺庙里修行,也说他是佛教。(我)理解佛法,与现实佛教差距太大,这是我学佛以来,引起严重关切...经典是不能理解佛法的,反对在故纸堆里费精神,而主张“参公案”,在禅堂真参实证。  在禅师们看来,禅道就在日常生活起居言动之中,会道者,行住坐卧,日用头头,莫不是道。要人们直指本心,破除外在经典桎梏,学贵...

    黄文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0161069.html
  • 印顺思想脉络论

    修行,也说她是佛教。理解到的佛法,与现实佛教界差距太大,这是我学佛以来,引起严重关切的问题。这到底是佛法传来中国,年代久远,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变质?还是在印度就是这样──高深的法义,与通俗的迷妄行为...一连串的人生打击,使沉醉于佛法研究之中的印顺比平常人更能理解佛教所说“无常”的道理,对《庄子》里的逍遥自在境界的向往。于是,印顺就下决心要出家了。从1930年农历五月开始,到农历...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3561387.html
  • 生活禅手册

    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理解佛法、修行佛法,去建设这个世间,改善这个世间,并觉悟在这个世间。六祖慧能大师说得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第四点、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佛法讲缘起,...生活在世间有许多迷惑的问题要求得到解决,所以要学佛法;修行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种种烦恼、种种痛苦要求得到解脱,所以要修行。离开了每个人具体的生活环境,不断除每个人当下的无明烦恼,学佛、修行都会脱离...

    净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3761939.html